欢迎进入内蒙古大学学生工作处网!
 加入收藏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如何做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新疆内派教师工作为例

2016-12-13 17:30 文字:乌萨其拉图 责任编辑:郭晓飞

如何做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新疆内派教师工作为例

12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疆局势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

根据中央办学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68月,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选派了1900多名教师。目的在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学精神,准确领会中央的办学意图和培养要求,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充分发挥内派服务管理教师的优势和作用,积极配合内地办班学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健康、平衡发展,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智力支持。工作中要按照“两个不得、五个严禁”的具体要求,深入了解、时刻掌握学生思想、学习动态,及时发现并制止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配合内地学校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坚决抵制和防范宗教及宗教思想向校园渗透,深入做好校园“去极端化”工作,筑牢学生反分裂反渗透思想防线。

因此向内地高校选派的服务管理教师工作也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以新疆内派教师工作为例,谈谈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在“2016年自治内派服务管理教师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推进各民族学生“共居”、积极搭建“共学”平台、创造“共事”条件,实现“共乐”的梦想舞台。因此“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是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学生实现交流交往交融的主要方式。下面以内蒙古自治区工作站内派教师的工作为例,探讨如何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工作。

    一、学习与观察结合,建立互动式的工作模式

(一)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作为内派教师认真学习国家领导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的重要指示精神、掌握《内地新疆民族班学生培训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5)》等重要文件的核心内容,准确领会中央办学意图和培养要求的同时,正确认识新疆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和培养新疆籍学生的重要性。其次,认真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条例、就业指导政策、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等,对日常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保障。再次,学习所在省(自治区)各高校的少数民族思想教育政策和各学校的校纪校规。通过系统的学习增强自身的理论素养,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观察与互动,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任何工作的推广都要经历时间的考验,新的工作的开展中观察所处的大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内派教师要多与所驻高校的学生工作的领导与干部多沟通,在全面掌握新疆籍学生的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尽量不要影响所在高校的整体思想教育工作,与内地高校的学工干部们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促进各族学生的相互融入工作。

(三)广泛调研,深入了解所在省(自治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情况   

各高校因各民族学生的比例不同,思想教育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各省(自治区)的协调站站长或联络员对内派教师的工作事主指导同时对内地各高校的实地调研是十分必要。通过调研来正确把握所在省(自治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情况对今后开展的工作有指导性意义。在此基础上内派教师大力宣传自治区党委疆理念、新疆发展变化、辉煌成就、风土人情、安全稳定、民族团结等,对各省之间的交流起促进作用。

二、深入了解培养对象,建立诚信的对话模式

大学是年轻人形成独立思想的阶段、思想活跃的阶段也是传统与现代思想碰撞和交融的阶段。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因地域、文化等原因与内地大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但也存在很多共性。在全球化的时代,各种思想潮流对大学生的冲击是最大的。宗教、科学主义、后现代理论的建构和解构的过程对每代人的影响是不同的。人类学家阎云翔指出“我们的80后、90后在行为方式上可能比美国的80后、90后更极端一些,但是在本质上没有差别,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作为内派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与方法,多从关心的角度入手,了解新疆籍学生的思想动态特点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大学生们的共同特点和整合的特点,促进各民族学生的交流与交往,不要过分强调新疆籍学生工作,避免引起新疆籍学生的边缘化现象。

三、促进各民族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建立相互嵌入式的交融模式

各民族的文化是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同时不断变化着。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的众多要素会长远影响个体的行为。人们接触新的思想时习惯以用传统的概念去理解和解释它,如神话、故事、宗教等直接影响各民族的思维结构。在校园环境中如何实现各民族学生交流交往交融,校园文化建设是重要环节,“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主要方式。

一是内派教师积极参与所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 三是促进日常生活中的深入交流。

人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共居”的方式各族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彼此,熟悉彼此。人类学家米德指出文化交流的三种模式(前喻文化、平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平喻文化是指同辈人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同辈之间的文化传播是最强有力的。在同一个屋檐下,无法不谈的同学或舍友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接收新的思想、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以如何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教育的两大功能是传授知识和规范行为。现代大学有四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内派教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和规范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行为的同时充分利用所在高校的资源,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把现代文化内化到各民族学生的思想结构中,增强学生们的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从而逐渐实现各民族学生的交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讲人乌萨其拉图

全体党员认真学习